12月21日,宁德时代在官微宣布,公司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近日如期实现锂离子电池电芯的投产,而这意味着公司已具备对欧洲客户本地生产及供货能力。
随着“国补”即将退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酝酿涨价消息、“抢装潮”、“抢单潮”此起彼伏。
目前市场对于2023年之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预期存在一些不同意见,而在场内,动力电池制造端变化端倪却已经出现。业内人士认为,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出海“抢单”加速,持续发展跨国经营能力和全球产业链体系。

宁德固态电池
宁德时代开启全球“抢单”
宁德时代官微称,公司位于德国工厂首批电芯由G2厂房的第一条电芯产线顺利下仓。据悉,其余产线的安装调试正在全力进行,以顺利实现爬坡达产。这批电芯通过了宁德时代全球产品需通过的所有测试。
回顾宁德时代德国工厂的进程,该项目始于3年前,总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在专家看来,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对于公司及中国电池厂国际化进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真理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电池制造品质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内电池厂走出国门并参与全球竞争是必然的选择。
事实上,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是奔着“订单”去的。早在2018年,宝马公司就曾向宁德时代抛出了折合约40亿欧元的采购意向。不仅如此,公开信息显示,在2018至2019年,宁德时代密集获得海外一流车企定点项目,其中就包括戴姆勒、标致雪铁龙、大众等一众国际车企。
而宁德时代董秘蒋理在此前对媒体透露,公司在海外市场方面,2018年到2020年的“工作非常有成效”,从2021年,宁德时代开始大规模出货给欧洲的主流车厂包括造车新势力,公司在海外的市占率在大幅度提升。”
蒋理还表示,车厂尤其是乘用车企的定点合同一般是5至6年,宁德时代从2022年开始接的订单,已经是2026年以后到2030年以后的订单,“在这一轮长期订单争夺中,宁德时代会有相当的份额在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与考虑在美国合建电池厂的消息再度受到业界关注,不过目前双方均对外表示目前商谈还在继续,暂时没有进一步消息。
“一旦宁德时代的北美工厂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其在国际市场版图的布局,宁德时代将与LG等国际动力电池企业形成有力竞争,直接争夺国际市场份额。”一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出海面向2023年,随着电池产能加速落地,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争相加速出海。
12月15日,国轩高科表示,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国轩和NuovoPlus Company Limited签署了《合资协议》,双方拟在泰国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Pack基地;而蜂巢能源也在近期,宣布在德国建设第二家海外工厂,也是第一家电芯工厂;此前稍早,11月初中创新航也宣布计划在葡萄牙购入土地使用权,建设零碳电池工厂。

比亚迪刀片电池
近日,有机构估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大约在1000GWh到1200GWh。随着“国补”即将退场,不少人表达了对动力电池规划产能过多的担忧。对此,专家则认为,在碳中和长期战略下,动力电池行业持续发展向好不改,而龙头企业可进一步构建全球竞争力,参与海外市场竞争。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动力电池分析师王学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认为,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需求将维持高速增长,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而动力电池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提升技术工艺水平,加大电池材料的创新,加大电池模组、Pack结构的创新;另一方面继续提高电池供应链的安全性,并做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策略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技术上,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国外动力电池巨头差距并不大,同时具备锂电产业链的竞争力优势,“中国动力电池走在世界的前沿是没有问题的。在‘碳中和’战略下,新能源事业发展的大潮流是不变的,最终都需依靠技术,依靠成本等综合实力来赢得绿色竞赛,获得长足发展。”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实力强劲
获益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国,2014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国,而电池行业曾被视为高污染行业而被欧美舍弃,中国则大力发展电池行业,比亚迪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这为中国企业积累了电池技术。
随后自2012年起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逐步发展,这又推动了中国的电池企业进一步发展,比亚迪也正因此一度取得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不过它当时考虑到成本和安全问题,主要生产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的前一年,2011年宁德时代成立,它从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发展动力电池,偏向于发展技术更先进的三元锂电池,它与比亚迪同时制造汽车和动力电池有很大的不同,同时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这吸引了国内的汽车企业大多数都与宁德时代合作,2015年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支持下暴增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在此后两年均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它成为最大受益者,迅速超越比亚迪成为国产第一大动力电池企业。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并至2017年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今年也将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工信部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动力电池企业白名单(外资动力电池企业未能进入白名单),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迅速发展,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有七家来自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分列全球第一、第三名。
对于当下备受关注的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预计今年的产能翻倍,继续巩固它们的市场份额优势。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取得领导优势之后,宁德时代、比亚迪开始将目光放向海外市场,而欧洲市场无疑是它们的重要目标,欧洲是全球第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而且欧洲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有利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发展。
中日韩企业在欧洲展开激战
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由于此前未能进入工信部的动力电池企业白名单,因此这几年它们停止了在中国的投资步伐,直到近期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彻底放开新能源汽车市场,三星SDI和LG化学开始重启在中国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三星已决定在天津投资24亿美元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而LG化学早在今年7月已与南京签约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在进入中国市场存在困难的时候,LG化学选择进军欧洲市场,2015年它就在波兰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由于它较早进入欧洲市场,因此得以成为沃尔沃、大众等的重要合作伙伴。近期韩国另外两家动力电池企业三星SDI和SKI则正选择在匈牙利建设动力电池工厂,很显然它们在欧洲市场已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一步发展动力电池业务,其中三星SDI已获得捷豹路虎的订单。
日本动力电池企业不容忽视,松下凭借作为特斯拉的唯一供应商成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它目前主要是专注于与特斯拉的合作,未来有意与欧洲汽车企业合作分一杯羹,而另一家日本动力电池企业GS汤浅已计划在欧洲建设动力电池工厂,显示出它们同样觊觎欧洲市场。
相比起韩国企业已在欧洲布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显然已慢了一步,不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拥有成本优势,这从它们可以充分满足国内售价低至5万元人民币以内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体现出来,而且从它们迅速后来居上显示出它们极强的进取心,要知道此前LG化学和三星SDI曾位居全球前列,而2017年它们仅分别位居全球第五、第七就可见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之迅速,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纷纷进入欧洲市场必将给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据悉大众正计划进一步增大对动力电池的采购,开出了500亿欧元的大单,戴姆勒也计划在未来10年采购200亿欧元的动力电池,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均有机会分羹,毕竟汽车企业并不希望动力电池企业一家独大,而且分散订单可以确保动力电池的供应和降低成本。
面对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纷纷跑马圈地,欧洲本地企业也有点坐不住了,宝马、大众等都有意发展它们的动力电池业务,由于在三元锂电池的成本和技术上已很大取得竞争优势,它们计划直接研发更先进的固态电池技术,然而它们面对实力强大的中日韩企业却似乎有点踟蹰不前,近日博世集团就宣布考虑到它进入动力电池行业前景不明决定放弃进入动力电池行业,如此将有利于中日韩企业占领欧洲市场。
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扩张与其他行业的中国企业类似,均是依靠国内这个最大市场迅速发展,夯实基础后开始向全球拓展,而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如果能在欧洲市场立足无疑将成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成绩。
【声明:文章来源有包含“睿禹能”或"RY"则为源创,请不要复制,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做买卖依据,请以实物为准】